三.《東坡樂府》之分類與特色(一)

 

一.蘇軾生平

   (宋史蘇軾傳)

二.《東坡樂府》之板本

三.東坡樂府》之分類與特色

四.《東坡樂府》之寫作技巧

五.《東坡樂府》析賞

六.《東坡樂府》繫年

七.《東坡樂府》之格律

八.《東坡樂府》在語文教學

   上之運用

 

相關資料

  * 紀念蘇軾九百年特展

  * <<東坡樂府>>綜合檢索

  * 蘇軾研究

   * 時空之旅 - 蘇軾

 

一、以寫作階段分

 

(一)在杭州任

      (宋神宗熙寧五年∼熙寧七年,西元1072 - 1074,

           37歲 -39歲)

 

1 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十一月二十八日至杭州通判任,翌年正月,

   城外探春作〈浪淘沙〉詞“昨日出東城”。一般認為此詞係東坡最早

   所填之詞。

   按:宋英宗治平元年(西元1064)十二月,蘇軾罷鳳翔任至長安,游

           驪山曾作〈驪山三絕句〉詩,因判定〈華清引〉“平時十月幸蓮

           湯”一詞,當作於此時,東坡29歲。見唐玲玲《東坡樂府編年箋

           注》。

2 熙寧五年八月十八日在中和堂望海樓觀潮作〈南歌子〉(“海上乘槎侶

     )另有詩〈催試官考較戲作〉等數首。

3 熙寧六年(1073),作〈行香子〉(“一葉輕舟”)、〈祝英台近〉(

   挂輕帆”)、〈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 (“碧山影裡小紅旗

      ”)、〈臨江仙〉(“四大從來都遍滿”)、〈江城子〉(“玉人家在鳳

   凰山”)等詞。

4 蘇軾在杭州三年間,所填之詞約五十闋,熙寧七年(1074)一年中,

    自〈行香子〉(“攜手江村”)至〈減字花木蘭〉 (“空床響琢”)即有

    四十一闋。

5 杭州三年,對蘇軾來說有幾件重要的事,一是歐陽修在熙寧五年(

   1073閏七月逝世,二是同年三男蘇過(字叔黨)出生,三是熙寧七

   年九月納妾 朝雲(字子霞)。

 

(二)在密州任

      (宋神宗熙寧八年~熙寧九年,西元1075∼1076,

             40歲∼41歲)

 

1 蘇軾在密州二年,所填詞約有二十一闋,其中〈江城子〉(“十年生

   死兩茫茫),悼念元配王氏(通義君),最為感人。

   按:王氏卒於治平二年乙巳(西元1065),至熙寧八年乙卯正好十年

           。據蘇軾〈亡妻王氏墓志銘〉:“治平二年五月丁亥(二十八日

            ),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卒於京師,六月甲午(初六日)殯於京

           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十四日),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

           鄉可龍里先君夫人墓之西北,…其死也,蓋年二十有七而已。

      (《東坡集》卷三十九)

2 蘇軾初至密州,見蝗災嚴重:“自入境,見民以蒿蔓裹蝗蟲而瘞之道

   左,累累相望者二百餘里;捕殺之數,聞於官 者幾三萬斛。 (《

   東坡集》卷二十九〈上韓承相論災傷手實書〉)並有詞作〈雨中花慢

     〉(“今歲花時深院”),自序曰:“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齋

   素累月。方春牡擔丹盛開,遂不獲一賞。至九月,忽開千葉一朵,雨

   中特為置酒,遂作。“云云。另有〈望江南〉 (“春未老”)作於超然

   台,超然台在今山東諸城縣郊,為蘇軾所修葺,蘇轍所取名,蘇軾並

   作〈超然台記〉一文。

 

3 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即作於此時(熙寧九年

   丙辰中秋,西元1076),其自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

 

(三)在徐州任

       (宋神宗熙寧十年~元豐二年,西元1077-1079,42歲-44歲)

 

1 蘇軾於熙寧九年(1076)十二月上旬罷密州任,熙寧十年二月發濟南

   、澶濮間,時蘇轍自京師來迎,相約赴河中,因同至京師。抵陳橋驛

   ,徙知徐州。四月二十一日到徐州任。蘇轍在徐州停留約四月,將赴

   南都守簽判任,中秋作〈水調歌頭〉作別,蘇軾亦和之(“安石在東

   海”),其序云: 

       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百

       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

       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云。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

        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

        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

        登樓。

 

                蘇軾〈水調歌頭〉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

        成名遂,准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州

        。    歲云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

        醉歌時君和,醉倒須 君扶我,惟酒可忘懮。一任劉玄德,相對臥

        高樓。

 

2 此一階段所填之詞,約有三十闋,其中〈永遇樂〉(“明月如霜”

   詞深為後人所推崇。如:宋曾敏行《獨醒雜誌》

      “東坡守徐州,作〈燕子樓〉樂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

       鬨傳於城中,東坡訝焉。詰其所從來,乃謂發端於邏卒。東坡召而

       問之,對曰:‘某稍知音律,嘗夜宿張建封廟,聞有歌聲,細聽乃

       此詞也。記而傳之,初不知何謂。’東坡笑而遣之。(卷三)

 

   宋張炎《詞源》

       “詞中用事最難,要融化不澀。如東坡〈永遇樂〉云:‘燕子樓

        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白石《疏影》云: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用壽陽事。又云:‘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環珮月下歸來,化作此花幽

       獨’,用少陵詩,此皆用事而不為所使。

 

3 元豐二年三月蘇軾徙知湖州,四月到任;七月,諫官上言蘇軾詩文謗

   訕朝政;八月,赴臺獄,十二月責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

   練副使,遂出獄。其離別徐州有〈江城子〉(“天涯流落思無窮”)

  、〈減字木蘭花〉(“玉觴無味”詞抒寄;及至湖州,又填有〈西江

  月〉(“三過平山堂下”)、〈南歌子〉(“山雨瀟瀟過”)、(“

  日出西山雨”)、(“雨暗初疑夜”)、(“帶酒沖山雨”)四闋與

  〈雙荷葉〉(“雙溪月”)、〈漁家傲〉(“皎皎牽牛河漢女”)等

   詞。入內容。

 

回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