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學習的喜悅」

與文藝老兵向陽談網路文學

李順興

 

 

 


向陽,李順興。(1999)〈重拾「學習的喜悅」──與文藝老兵向陽談網路文學〉。http://udnnews.com/SPECIAL_ISSUE/CULTURE/NETLIT/news/main.htm。原連結已無效,本站重刊。


李順興:〈一首被撕裂的詩〉呈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談談您如何開始進行這類新創作。這首詩的動態彩色圈圈也有多種解釋,詩人須文蔚說是子彈,我感覺像是官方的塗抹或作者的自我審查(self-censorship)。您自己的看法呢?

向陽:〈一首被撕裂的詩〉寫戒嚴年代官方對二二八事件的處理態度,是一篇舊作,我在開始網路詩的實驗時,覺得這首詩可以使用動態圖檔加以表現,因此將原詩中的框框使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示,是一種隱喻。我覺得瀏覽者可以通過個人對詩與歷史,或詩與政治的態度進行銓解,須文蔚說是子彈,是蠻有意思的解讀,放到當年二二八事件中確實如此;您感覺這像是官方的塗抹或作者的自我審查,也很有道理,舊作本來使用框框表示,創作本意就是如此,不過,改成超文本表現後,我個人還進一步希望提供更多的想像,關於思想、人權以及政治之間的鬥爭──壓制和欺騙只能短暫見效於一時,不能永久「傾映」﹝台語,誇示或夸飾﹞下去。

李順興:感覺上,您的網路詩都是先有平面版。有無直接構思網路詩的經驗?另外,您橫跨網路與平面出版,有何不同的感受?

向陽:的確是的,我從事網路詩實驗,來自迫不得已,我原來期望具有網路程式撰寫經驗的網友衣劍舞,他寫詩,也搞些網路程式設計,因為向陽工坊,與我通信,我相信網路文學不該只是貼文章、設計版面,而應該結合詩的語言和網路的語言,呈現新的文體與風格,我在去年這個時候,才剛踏入網路世界,不敢想像自己有這個能力,於是寄期望於衣劍舞,後來等不及了,乾脆先拿自己的舊作試試看有無可能,沒想到就這樣開始了網路詩的寫作,並加設了「台灣網路詩實驗室」網站;放置這些試驗作品。比較遺憾的是,專為網路詩所寫的作品〈城市,黎明〉,一直沒有時間處理,目前也是先以平面文本貼出。

基本上,我接觸網路的時間才剛滿一年,從事詩的平面寫作則已逾三十年。對我來說,寫是容易的,構思才是困難,我已經克服了平面寫詩所需的重要技巧;但是處理網路詩,即使是舊作改編,也煞費苦心,必須不斷構思、更改,並且必須加上預設的「場景」的思考,有點類似於劇場或某種情境的編導。詩,本來就是圖像的,彈藥透過網路語言表現文字所要傳達的圖像,既不能落入言詮,又希望它意在言外、圖外、文本之外。加上網路語言連同程式,也需要多所琢磨,這跟用心、用筆在平面寫詩,大有不同。

李順興:《向陽工坊》的建置,在台灣文學界塑立起相當新穎的文學傳播典範,能否談一下整個工坊建構的心路歷程?

向陽:我走入網際網路世界,最初是好奇鶩新。我使用電腦有八年,多半以電腦處理文書,或玩電腦遊戲。最近幾年來,電腦科技發展快速,網際網路的伸展更是如此,於是上網慢慢成為我的習慣。想到架設網站,純粹來自意外──我的電腦當機,自己動手升級,跑了幾趟光華商場,添購硬體之餘,我買了一片網頁軟體,升級之後,試著玩玩看,就這樣,開始了「向陽工坊」的架設。

架設網站,就靠幾本網頁設計書籍的導引,自己反覆複習,排除文人難免的對電腦與網路知識的畏懼,最後大功告成。從網路新手開始,從去年四月初開始,到現在除了「向陽工坊」之外,我另設了「向陽電子報」、「台灣報導文學網」、「台灣網路詩實驗室」、「Workshop of Xiang Yang」、「台灣文學與傳播研究室」與「經緯向陽」等六個網站,外加為舍弟所設的「林彧之驛」,合共八個。回過頭去看,感覺自己猶似初生之犢,居然敢以一個百分百的門外漢,摸黑走入網路叢林之中,在以商業和色情網站為主流的世界中,提供可能不為多數網路瀏覽者注意、在意的文學創作、論述,並且企圖結合網路與文學的語言、開創新世紀的網路文學空間,老實說,我感到自己多麼年輕。我戰勝了人到中年之後常見的的僵硬思考型態、和懼怕挫折挑戰的心理,回到十七八歲時愈挫愈奮、絕不服輸的飛揚。這讓我感到學習的喜悅。作為一個詩人,這也讓我充滿創造的快感。從文學傳播的角度說,我認為,把傳統的文學書寫從稿紙、書本,搬到網際網路之中,應該是文學傳播的一條新路。我相信,文學傳播的通路,在網路之中,可以看到火光,儘管目前的網路世界並不時興文學。

李順興:網路文學尚在襁褓階段,談談您對網路詩的出版及創作遠景。面對因不同網路認知而產生的前景質疑,您如何應付?

向陽:我目前處於人生的顛沛階段,由大眾媒體工作轉入學界發展,博士尚在苦熬,教學工作也必須投入,加上網站維護,以及寫作,時間軋得很緊。對於網路文學創作,老實說也只偶一為之。不過,我認為網路文學,作為前所未見的文類,作為非平面書寫,將是將來文學創作的主流,它可能改寫我們習慣的文學的調調,甚至可能改寫文學史。不過,網路文學也面臨創作與出版的瓶頸──簡單地說,網路文學創作的作者必須具備兩種不同的技能,文學技巧,以及最基本的網頁編寫能力,求好的話,還必須精通最少兩種程式語言的設計或改寫,加上必要的美術與音樂的涵養和感覺。這使得網路文學的寫手相對稀少。其次,網路文學目前的閱讀必須與網路結合,這本來也就已是出版的型態,但是很難進入市場,要進入市場,則必須灌製光碟,這相對提高成本,讀者購買習慣與可能性如何也有待考驗。

但長期地看,我認為網路文學會很快克服這些問題,結合網路公司、以及美術音樂人才,企劃製作,進入市場,應該不會有困難。不過,到那時,嚴肅的網路文學有可能又會被輕文學所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市場決定了這一切。

我寫詩,特別是二十多年前用台語寫詩時,面對的質疑,比起目前對網路文學前景的質疑更大更多,都走過來了。所以,推動吧,我的朋友,二十一世紀會證明我們的努力功不唐捐。

李順興:平面作家設立專用網站的風氣已開始興盛,但真正將網路功能轉化為創作工具的案例,卻非常少。多媒體套裝軟體很方便,可是一年來,含非平面印刷成分的文學作品,量卻沒增加多少(您也少有新作出現),您認為有無普及的瓶頸存在?若有,透過何種方式可加以改良?

向陽:瓶頸確實存在。我前面談了一些,雖然多媒體套裝軟體愈來愈方便,但是學會一種技巧,並能嫻熟運用,卻需要一段時間;加上既是文學創作,必要的美學基礎也不可偏廢,創作匪易,可以想像。網路文學創作基本上是一種奢侈的創作型態,時間奢侈,構思奢侈,而幾無任何回報,除了像您這樣的「推手」,以及少數瀏覽者的讚賞,創作者所獲有限。我想,這大概是普遍的原因吧。我個人的部分,則是時間太少,要做的事太多。

要改善這種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國家文化機構應該對網路文學創作給予必要的補助,通過計劃,鼓勵有潛力的網路文學創作者全心創作。除此之外,我也期望電腦公司或者網路公司注意到這個新興文體的誕生,提供網路文學創作者必要的硬體或軟體協助以及推廣﹝包括光碟出版﹞。我希望這不是夢話,有遠見的網路、電腦公司,應該及早伸出手來。


 

 

 

向上
郭麗娟訪向陽
中央廣播電台介紹向陽
向陽、陳育虹對談
向陽、蕭蕭對談
葉泓儀訪向陽
丁文玲訪向陽談《亂》
陳雅莉介紹向陽工坊
葉向恩訪向陽
陳宛茜訪向陽
黃基淦訪向陽
吳婉茹訪向陽
徐錦成訪向陽
李順興訪向陽
陳嘉喻訪向陽
賴佳琦訪向陽
李珏訪向陽

•Copyright 2009     向陽工坊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