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十六春秋得一《亂》

丁文玲

 

 

 

2005/08/22,中國時報「開卷」




在新近出版的詩集《亂》(印刻)扉頁,詩人向陽以蒼勁的筆跡題下「十六春秋得一亂」送我。這是他的第8本詩集,收入的詩前後創作時間長達16年。儘管已然頭髮花白,形貌也漸顯歲月的痕跡,但從他熱情不歇的言談行止之中,13歲那年手抄整部《離騷》、立志效法屈原的南投山村少年詩人身影,仍歷歷可見。

從手抄《離騷》而生詩人之夢至今,三十多年時光,向陽的作品已累積逾40本,包括散文、政論、文學研究、兒童文學,但詩終究還是他的最愛。談起詩,50歲的向陽不減豪氣地說:「我死的時候,墓碑上只要刻四個字──詩人向陽。」雖獨鍾於詩,但向陽一直是不拘泥固定詩體的詩人,創作風格如山林雲彩般變幻無窮。 

1974至84年間,他為了挑戰詩壇一片徹底解放現代詩的聲浪,嘗試「十行詩」,限定10行之內完成詩作,(後收錄於《十行集》,九歌),想藉此證明新詩即使有格律也無妨藝術表達。解嚴前夕,他出版台語詩集《土地的歌》(自立晚報),衝撞政治上的禁忌。此外,他還創作敘事史詩,寫出讓鄭愁予盛讚為「拔起高峰」的〈霧社〉一詩。而新詩集《亂》中,則可見遊戲性十足的後現代手法,近期出版的《台灣詩學學刊》便有一篇專文評論其後現代詩。

在台北家中的書房,向陽書滿為患,桌旁一架簡單的鐵樓梯通向閣樓,閣樓內還是滿滿的書。常有人問他,怎能一天16個小時,除了工作、睡覺、吃飯、沐浴盥洗外,都窩在這個書搭起來的「圍城」?他笑道,小時候他就是一個不愛和同伴瞎混、喜歡躲在閣樓裡讀書寫字的人,想看世界,推開窗就有了,何況現在還有網路。

有很長一段時間向陽在媒體任職,後來他考取政大新聞所博士班,經過多年苦讀,兩年前取得博士學位,目前是中興大學台灣文學所副教授。未來他將持續鑽研台灣近當代詩研究,還將著手創作長篇史詩。「詩人向陽」要以詩來寫台灣歷史,「學者向陽」則要寫下台灣詩的歷史。

 

 

向上
郭麗娟訪向陽
中央廣播電台介紹向陽
向陽、陳育虹對談
向陽、蕭蕭對談
葉泓儀訪向陽
丁文玲訪向陽談《亂》
陳雅莉介紹向陽工坊
葉向恩訪向陽
陳宛茜訪向陽
黃基淦訪向陽
吳婉茹訪向陽
徐錦成訪向陽
李順興訪向陽
陳嘉喻訪向陽
賴佳琦訪向陽
李珏訪向陽

 

•Copyright 2009     向陽工坊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