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一點,作家家中坐

董成瑜﹝中國時報記者﹞

 

                          WB00761_.gif (4524 bytes)

  

    想了解作家的最新動態嗎?想與心儀的作家直接對話嗎?拜訪作家專屬網站,讓你一覽無遺。

    多年以前,當作家還是一個被充分尊重且充滿神祕性的職業時,許多讀者可能從來都不曾有機會一窺自己心儀作家的真實面貌,最多只有那麼一張小小的模糊照片,和印在書的折頁或封底的一行比報紙尋人啟事還簡單的作家簡介可供想像。讀者要了解一位作家,只能從作品中努力揣摩出一點點作家真實生活的蛛絲馬跡。接著媒體時代來了,有些作家就開始抱怨自己必須為了新書促銷,而不得不站在媒體面前拋頭露面供人批評指教。抱怨聲言猶在耳,網路時代已倏忽來到面前,作家現在不只要自己在網站上現身,供無數來自「無國界」的人們瞻仰,還要把自己的舊書新書靜態動態,像家裡的大毛二毛三毛一般都叫過來,全部掃進網路,好讓讀者能更了解他,也讓自己更接近讀者。

作家建網站,與讀者雙向交流

 事實上,作家個人網站的趨勢在國外更早發生也發展得更成熟。有名的作家像是馬奎茲、卡爾維諾、村上春樹、史蒂芬金等人,擁有數十個網站並不稀奇,這其中包括了出版社為作家建立的網站,也有死忠讀者為心儀作家建的網站。台灣的作家之中也有不少人或者基於對網路文化的好奇,或者因為很早就看清楚這種不得不然的趨勢,於是化被動為主動,自己(或請人)架設網站,建立頗具風格的個人資料庫,如此一來,不但讀者可以很容易在網上查到作者的資料與作品目錄(有的作者甚至把作品全文轉載);對作者來說,也可以與讀者做雙向交流;至於研究者,則是一個獲得作者資料與回應的便捷管道。

 透過「蕃薯藤台灣網際網路資源索引」,便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作家個人網站。目前大約有五十個以上的作家個人網站,像是向陽、陳黎、三毛、翁嘉銘(筆名瘦菊子)、劉墉、西西、廖玉蕙、李敖、吳淡如、林彧、孫瑋芒、郝譽翔、須文蔚、鍾肇政、鄭愁予、張曼娟、張國立、管家琪、席絹等人,都有自己的網站。

 如果稍微細看,其中不少是暢銷作家,而這中間又分為出版社為作家建的網站、書迷或死忠讀者建的網站。出版社為作家建網站的像是遠流出版公司在「遠流博識網」之下建的「金庸茶館」,以及為莊永明、鄭石岩、蔡瀾、徐仁修、柏楊、何春蕤等人建的子網站;書迷建的網站則有李敖、西西、三毛、劉墉、吳淡如、鄭愁予等人,其中有的是經過作家授權並提供資料者,如李敖,而鍾肇政的網站則是以鍾肇政為研究對象的博士班研究生所建。

連結相關資訊,延伸網站效用

 另有一種作家則是很早就使用網際網路,因此也是率先架設網站的先鋒,例如向陽、孫瑋芒、須文蔚、陳黎等人。

 向陽在去年七月「向陽工坊」網站正式開張時,曾寫過一篇文章,敘述自己從一個電腦的使用者,到決定買書自己架設網站,並經過十多天不眠不休的嘗試後,終於成功的過程。在駕輕就熟之後,「向陽工坊」目前已有五個網頁:「向陽工坊」、「向陽電子報」、「台灣報導文學網」、「台灣網路詩實驗室」、「台灣文學傳播研究室」,堪稱是作家網站中最豐富精采者,這個網站也不再只是向陽個人的網站,它聯繫了諸多與台灣文學相關的網站,因而成為關心台灣文學者的重要交流所在。

 與「向陽工坊」在形式上有些近似的是科幻作家與研究者葉李華新建的「科科網」,「科科網」標榜的是「第一個私人的專業科學網站」,這個推出一個月上網人次便超過一萬人的網站,結合了幾個香港的相關網站,包括「倪匡科幻網站」、「譚劍異度科幻空間」,另外又與台灣的《科學月刊》網站聯盟,不久之後還將納入作家張系國的個人網站。「科科網」總召集人葉李華在這個大網站裡設了自己的個人網站叫「混沌邊緣」,其中有他個人的科幻小說作品與書評,以及他針對目前科普讀物的翻譯與科學名詞解釋,做了詳盡的解說,是目前科普書出版熱潮中,十分重要的參考指標。

 作家陳黎與廖玉蕙則是過去的學生幫忙設計、架設網站,陳黎的叫「陳黎文學倉庫」,廖玉蕙的叫「作家廖玉蕙個人網站」。陳黎覺得,網頁是一種可與傳統的出版/閱讀方式相輔相成的新形式,他建立自己的網站是為了發揮三種效用:吸引一些以前不認識他的讀者、讓已認識的讀者更覺親切、方便現代文學研究者找到陳黎研究的相關資料。廖玉蕙把每周在報上發表的專欄轉載在網頁上,引起不少讀者回應,她也把讀者的來信刊出,是一種作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交流的好方式。

維持作家與讀者的熱情,網站才能長久

 究竟作家網站對於作家的寫作或作品的銷售有什麼影響?陳黎說,「陳黎文學倉庫」架設半年以來,每月大約有七、八百人次上網,不時有舊雨新知留言或email給他,上網者遍及五大洲,有位旅美的花蓮鄉親看到陳黎網站上寫的有關花蓮的文章,鄉愁頓起,便寫了幾封信回憶、陳述日據及光復初期他的花蓮經驗,這樣的來信,提供了陳黎對於花蓮書寫的新靈感。陳黎也不擔心把作品上網會影響銷售,因為,「想要擁有一本書的人,絕不會滿足於以下載或列印出來的拷貝,替代真正的原著。」

 雖然許多作家熱中觀察並參與網路文化的發展,然而也可看到不少較早建立網站,如今內容卻久未更新的作家網站,這些塵封的網站可能是作家或建站者在沒有新的動力的情況下,失去熱情的結果。因此除了建站之外,思考如何維持內容的新鮮度,保持自己與讀者的興趣,才是網站可長可久的不二法門。另外,還有許多沒有個人網站的重要作家,例如張大春、朱天心、朱天文、黃春明、李喬、鄭清文等人,不論對讀者或研究者而言,未來若能看到他們的網站,會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轉載自1998.03.05.《中國時報》開卷版

 

 

WB00761_.gif (4524 bytes)

論文一
迷幻的虛擬之城:初論台灣網路文學的後現代狀況
論文二
流動的繆思:台灣網路文學生態初探
論文三
高速公路下的沼地:析論台灣網路文學傳播的窘境


資訊一
陳宛蓉﹝文訊雜誌﹞:1999年台灣文學網站生態
資訊二
董成瑜:滑鼠一點,作家家中坐
 

WB00761_.gif (4524 bytes)

   

•建站:1998-12-25  •更新:2008-12-24 •Copyright 2009 向陽工坊 All Rights Reserved